我们如何怎么寻找创业商机,如何怎么创业成功?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。想创业无本钱、无人脉、无背景如何怎么创业成功?今天分享几个白手起家的小故事,给大家启示。
如何怎么创业成功?几个创业小故事给你启示!
一、普通的杂工一年挣五十多万元。
他是个失败者,商场里的逃兵,没人把他放在眼里,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竞争的条件。那么苏宏达如成功的呢?
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,他在35岁的时候,还在厂里当杂工,月收入只能养活一家三口,还需要太太替人家干些零活,帮家务活。
一天,他经过住家附近的房地产经纪公司,发现店内的职员正在打盹。尽管当时楼宇买卖场面热闹,偏偏只有那个房地产公司一片冷清,大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极少,还附了公司的顶让。
宏突然灵机一动,以为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,尽管他没有足够的钱做些小生意,但是岳母颇有积蓄,他决定和她好好谈一谈。在一开始做生意时,他将客户介绍费降到最低,只收取一半的佣金。
此外,他采取“死缠烂打”的政策,不怕浪费唇舌,不断为上门客户介绍适合自己的房子,不到最后一分钟——对方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房子,绝不轻易放弃。
许多客户来房地产公司买房子,其实心里也没什么想法,如果推销者懂得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弱点,真诚地为他们服务,顾客自然会一切都要依靠你,不愿意再跑去别的房地产公司买房子。
二、借鸡生蛋。
在现代经济活动中,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却要发展事业,很多人都会来“借鸡生蛋”,“借钱、投资生产、赚钱发展壮大自己。这一经营计策,又称“举债经营”。
但是,在今天,当每个人都懂得借鸡生蛋的时候,“鸡”就不好借,要讲究很多技巧。为人“信”字,这是借鸡技巧的根本。
广州有一家几百万元资产的私企老板岳亚贤,当年家境贫寒。别说摆脱穷字,连生计都难,他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。
没钱创业,想到邻家潘婶有几个儿子在香港,便向其借钱。先借10元,说好一个礼拜还,可是他根本没有动,只是锁在箱子里,到期要按时还。
几个月后,他又向潘婶借20元,她说定还给他,他也不需要,本钱加息奉还;这次一次,他借了20元,还真没用过,借了就还。
待潘娘再三夸口其“有信誉”时,岳亚贤顺水推舟地把他想办个“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”的主意和难处告诉了她。潘大娘也真是爽快地笑着安慰他:“放心,你亚贤要开商店,借你钱没问题。”于是,岳亚贤凭借“信誉”筹得了创业资金。
金钱,是一种投资创业的硬资本,对缺资金想创业的人来说,可以借到钱,就开启了如何怎么创业成功的第一步。中行有2000多亿的存款,如果您这个人有信用,就不会因为缺钱而烦恼了。
三、厚道是赚钱的诀窍。
黄光裕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,他从事家用电器批发,家乡那一家商行林立.竞争激烈,他觉得要扩大生存空间,一直奔内蒙古。
内蒙古是个大城市,黄光裕转了一年,做不了多少生意,却由内蒙人的厚道个性学到了赚钱的诀窍。
一九八七年春节前,他从内蒙古转到北京,回汕头过年,因春运火车票紧张,闷闷不乐,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,遇到和气的店员,老板,就试着联系点业务。
凭借厚道的人格,黄光裕不“黑”不该挣的钱,将利润最大化地让给顾客。创业没有本钱,连黄光裕自己都没想到,三天逛街,竟收到了一百多万元的订单,真是好运天上来。
黄光裕觉得自己摸到了生意的诀窍,还摸到了财源。一年过去了,黄光裕不辞劳苦,与北京人合作在牛街开办了国美商行。
尽管说不上什么实力,但黄光裕不负众望,黄光裕有大将风度,进最好、最俏的货,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,没过多久,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“黑”人的黄光裕。
黄光裕凭的是厚诚,博得是信誉,做的是买卖。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,蒸蒸日上。
一年后,他重新开始零售业务,而零售业务则微不足道。更是激烈的竞争,各式各样的电器商行都在挖空心思,招揽顾客,各显神通。
没了创业的本钱,黄光裕任由商海变幻,依然抱着自己的老想法,扎扎实实地维护着信誉。而这一回,他是比以前更加厚道,居然自己设置了“维修站”,只要是在店里卖出的商品,就可以享受到“亚华电器服务中心”的售后服务。
今天,黄光裕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设有七家分公司,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,而他本已是腰缠万贯的有钱人。
四、从流浪者到百万富翁。
冯志久虽然历经磨难,但他还是穷困潦倒。一九九0年,冯志久跟随数以百万计的淘金者涌入珠江三角洲,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,他想到工厂打工,但由于年纪大,没有技术,工厂不收他。
冯志久百无聊赖,就在厂里转了一圈,看见工人们下班后端着饭盒到街上的小店里去,他脑子一转,怎么再也不开一家打工者吃饭的小店了。
因此,他租了一间民房做厨房,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,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,不久他就凑了37000元钱。
他在广州黄埔大道附近租了一间5平方的小店,办了执照,放鞭炮,快餐店开业了。当冯志久的小饭店开业时,如花引蝶般招徕众多顾客,他经营的最大绝招,是收费低。
那时候,广州的饭店快餐最低的价格是2元,但是他都是1元,一个月的辛苦工作,结账后,冯志久除花销外,挣了2000元。之后,他增加了桌凳餐具,雇佣了临时工,扩大门面,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,一律一元一份。
这样一来,每天的客流量也就超过500人,最多可达1000人。赚钱的秘诀就是薄利。每顿1元的其实并没有赚头,但打算好了,还可以赚几毛钱,如果每天能卖出1000元,每个月就得9000元。
无业游民变成了精干能干的人。几年时间,冯志久已经身家几百万,他的快餐至今还在1元左右。人家叫他“一元大亨”
今天分享了几个普通人创业成功的故事,如果你留心身边的人, 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,他们都是普通人创业的榜样。在他们的创业历程中,忠厚诚信,勤劳敢为是他们成功的品质,多思考多观察,善于捕捉创业商机是他们创业成功的起点。更多创业讯关注:心创帅说……